第十次互聯網統計報告-IT浪潮-北方網
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 北方網  >  IT浪潮  >  廠商專區
關鍵詞:

第十次互聯網統計報告


http://www.enorth.com.cn  2003-07-23 15:54

  上網計算機數、上網用戶人數、CN下注冊的域名數、WWW站點數、網絡的國際出口帶寬等信息,可以從整體上反映我國互聯網絡的發展狀況及網絡普及程度。對CNNIC調查中這些統計數據的深入分析,有助於我們從宏觀的角度把握互聯網絡在中國的發展狀況。1、上網計算機數   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國的上網計算機數已達1613萬臺,其中專線上網計算機數為307萬臺,佔19%,撥號上網計算機數為1200萬臺,佔74%,使用其他方式上網的計算機數為106萬臺,佔7%(如圖1-1所示)。可以看出,撥號上網計算機仍為上網計算機的主流。

圖1-1上網計算機數按上網方式的分布   同上一次調查結果相比,我國的上網計算機數半年增加了359萬臺,增長率為28.6%,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1.0%,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29.9萬臺的54倍。其中專線上網計算機數半年增加了73萬臺,增長率為31.2%,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8.3%,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4.9萬臺的63倍;撥號上網計算機數半年增加了180萬臺,增長率為17.6%,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3.0%,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25萬臺的48倍(如圖1-2所示)。可見我國上網計算機數一直呈快速增長的狀態,與此相對應,撥號上網計算機數和專線上網計算機數也都呈現出明顯的增長態勢,其中撥號上網計算機一直保持著主體地位。

圖1-2歷次調查上網計算機數(萬臺)   從歷次調查結果中上網計算機數增長率的變化趨勢(如圖1-3所示)可以看出,除2000年1月的調查結果外,專線上網計算機數的增長率均高於撥號上網計算機數的增長率,以及上網計算機總數的增長率。這些調查結果表明,盡管撥號上網這種傳統的上網方式仍然佔主導地位,但專線上網和其他上網方式也正以較快的速度發展著,初步形成的多元化上網方式將促進我國互聯網絡的進一步發展。

圖1-3歷次調查上網計算機數增長率(%)2、上網用戶人數   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國的上網用戶人數為4580萬人,其中專線上網用戶人數為946萬人,約佔21%,撥號上網用戶人數為2682萬人,約佔58%(如圖1-4所示)。同撥號上網計算機佔據全部上網計算機的主體地位一致,撥號上網用戶也為全部上網用戶的主體。和上網計算機的情況相類似,除撥號、專線上網用戶外,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ISDN上網用戶人數為315萬人,寬帶上網用戶人數為200萬人,這也表明上網用戶的上網方式正趨向多元化。

圖1-4上網用戶人數(萬人)   同第九次調查相比,我國上網用戶人數半年增加了1210萬人,增長率為35.9%,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2.8%,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62萬上網用戶人數相比,現在的上網用戶人數已是當初的74倍。其中專線上網用戶人數半年增加274萬人,增長率為40.8%,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8.4%,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15.5萬的61倍;撥號上網用戶人數半年增加549萬人,增長率為25.7%,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9.6%,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46.5萬的58倍(如圖1-5所示)。由此可見我國上網用戶人數增長之快。同上網用戶總數的變化趨勢一致,撥號上網用戶人數和專線上網用戶人數也相應保持著增長趨勢,且撥號上網用戶也一直處於主導地位。

圖1-5歷次調查上網用戶人數(萬人)   從上網用戶人數增長率的變化趨勢上可以看出,從1998年7月到2000年7月,上網用戶人數每半年都以超過50%的比率增長,2000年1月達到頂峰,然後開始下降,從2002年1月開始,有逐步回昇的勢頭(如圖1-6所示),這種增長率的減緩趨勢可能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民的基數增大有一定的關系,同時這種逐步回昇的趨勢,也可能預示著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的第二個春天即將來臨。

圖1-6歷次調查上網用戶人數增長率(%)   盡管我國互聯網絡的大環境經歷了高潮、低潮的反復,可是從上網用戶人數的歷次調查結果上看,我國上網用戶人數卻一直保持著比較強的增長勢頭。同時不能忽略的是4580萬網民在我國將近13億的總人口中僅佔3.6%,說明我國互聯網絡的普及程度還很低,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3、CN下注冊的域名數   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國CN下注冊的域名數為126146個,與半年前相比減少了1173個,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216個,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相比,域名總數已是當初4066個的31倍。從整體上看,CN下注冊域名總數增長很快,只是近期有所減少。其中以com.cn結尾的英文域名總數98835個,與半年前相比減少了288個,以net.cn結尾的英文域名總數12248個,與半年前相比減少了1797個,以行政區域名結尾的域名總數3172個,與半年前相比減少了145個。而以gov.cn結尾的英文域名總數6686個,較半年前增加了822個,增長14%,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9%,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323個的21倍(如圖1-7所示)。CN下注冊域名數的這種變化趨勢可能和目前互聯網產業的大氣候有一定的關系。

圖1-7歷次調查CN下注冊域名數(個)   從歷次調查CN下注冊域名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華北、華東、華南的CN下注冊域名比例一直佔85%以上,東北、西南、西北的CN下注冊域名比例近年雖略有增長,但所佔比例仍非常小(如圖1-8所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地區之間的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圖1-8歷次調查CN下注冊域名的地域分布4、WWW站點數   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國WWW站點數為293213個,半年內增加16113個,增長率為5.8%,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8%。從我國WWW站點數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盡管在2001年上半年,網站數下降了2.3萬,但是從2001年下半年到現在,網站數又開始了增長(如圖1-9所示)。WWW站點數近期的變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互聯網產業在經歷了一個低潮後,正呈現出進一步發展的跡象。

圖1-9歷次調查WWW站點數(個)   從歷次調查結果中WWW站點數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華北、華東、華南的WWW站點數比例一直佔85%左右,東北、西南、西北WWW站點數所佔的比例一直較小(如圖1-10所示)。這與CN域名的地域分布狀況是一致的,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地區之間的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圖1-10歷次調查WWW站點數地域分布5、國際出口帶寬數   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國國際出口帶寬的總容量為10576.5M,半年增加了2979M,增長率為39.2%,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5倍,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25.408M的416倍(如圖1-11所示)。可見,我國國際出口帶寬的增長是相當迅速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今年5月份電信重組,使原來的十大互聯網絡單位重組為九大互聯網絡單位。重組後的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在國際出口帶寬方面居於前2位,其中,中國電信的出口帶寬為6452M,佔總出口帶寬的61%;中國網通的出口帶寬為2870M,佔總出口帶寬的27.1%。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出口帶寬之差為3582M,而半年前二者之差為5567M,這種帶寬之差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電信運營商之間的有效競爭提供了可能。

圖1-11歷次調查我國國際出口帶寬(M)   綜上所述,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的統計數據相比較,我國互聯網絡在上網計算機數、上網用戶人數、CN下注冊的域名數、WWW站點數、國際出口帶寬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變化,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增長態勢。其中撥號上網計算機仍為上網計算機的主體,撥號上網用戶也仍為上網用戶的主體,但上網方式多元化的趨勢已顯示出來;CN下注冊域名數、WWW站點數等方面經歷低潮後雖呈現出增長的跡象,但從地域分布上看,地區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帶寬方面增長迅速,而且重組後的電信、網通的帶寬差距減少。所有這一切表明,我國的互聯網絡發展速度很快,但還存在一些不完全合理和不盡人意的地方,隨著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推動,各項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網絡應用服務的不斷多樣化和實用化,中國的互聯網必將得到飛速地發展。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編輯:劉欣
[進入IT論壇]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注冊後發表評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