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津雲"客戶端 |
||
『男人,重要的不是帥,是烎(yin)。』『不再寂寞,現在我們要烎。』可能很多人不認識『烎』,但是只要熟悉網絡思維的路數,就不難從這個上下結構的字的構成部件,猜出它的意思:『開火』。網絡論壇裡,一個月前炙手可熱的『賈君鵬』,眼下已經徹底『回家吃飯』。『烎』成了領銜9月的流行字,挑戰著『囧』、『?』的霸主地位。讓人耳目一新是,『烎』一掃以往無奈、孤獨的落寞情緒,給網絡上的『一字流行』加載了一份『斗志昂揚』的情緒。
網民意氣風發,『烎』取代『囧』
去年年底,『囧(jiong)』、『?(mei)』、『?(bing)』為首的『一字流行』席卷網絡。本義『光,亮』的『囧』,『梅』的異體字『?』,原指雷聲的『?』,因為形象『超贊』,成了網絡中指代倒霉、不濟、被震撼的專用字。不過,一夜之間,『烎』迅速擠掉了『囧』的網絡『怪字』領導地位,成為9月以來第一牛字。有意思的是,『烎』和『囧』的本義相近,都是『光明』的意思;但它那副『站直了開火』的形象,被網民解釋為『遇強則強,斗志昂揚』的進取精神,一改『囧』時期的無奈。
『烎』的『一字流行』,始於不久前的一場游戲挑戰賽。一個自稱『烎』的游戲團隊,在全國比賽中挑戰實力明顯佔上風的冠軍團隊,盡管最終落敗,卻始終斗志昂揚,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快,『烎』成了『奮斗向上』的代名詞。『我們需要烎的精神。』國慶前夕,網絡論壇上的很多帖子,甚至用『烎』和『雄起』、『棒』等一起,形容迎接60大慶的自豪感。
網絡怪字這麼用,盡管頗有些另類,卻不難理解其中的朴素情懷和草根智慧。從去年『80後』批判『90後』的『火星文』有損語言文字純潔,用『囧』、『?』、『?』表達失望;到2個多月前因為游戲停服,無所事事鬧出的『賈君鵬』;再到集體跟帖個個說『寂寞』,網絡上的集體情緒裡有現實生活的投影。『當今人們的情感比以前復雜,於是把一些故紙堆的字挖出來,用一種遙遠的復雜來表達生活感受的復雜。』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分析『烎』字流行時說,民間智慧擁有『超大的底盤』,『新一代「發明」的字詞,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屬於網絡時代的幽默和文化積累。』
和『囧』流行後有人排演『囧劇』、舉辦『囧展』相似,『烎』也從網絡延伸到了現實。『烎文化衫』的圖案,是一面五星紅旗加一個大大的『烎』,成了很多年輕人追捧的時尚。
古字新用『復活』,是符號而非文字
和『烎』同時走紅的,還有『嘂』、『玊』、『?』等一眾怪字。『嘂』是4個口在叫,讀作『叫』,意思是『大叫』。『玊』指玉有瑕疵,讀作『粟』。『?』的音和意則都同『溺』。只是它們都沒有『烎』的風頭來得勁。
想在字典裡找到『烎』並不容易,1992年版的《新華字典》和2002年增補本《現代漢語詞典》中,都沒有這個字。在每天通過網絡自動更新的輸入法中,要打出『烎』,也要翻過數頁,纔能在一堆生僻字中找到。而且顯示出的版本有的是『開』加『火』,有的則是『乾乾』加『火』。
『網絡的盛行也就是最近10年的事情,目前要說網絡新字開始「洗牌」傳統文字為時尚早,只能算作一種試驗。』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劉志基表示,盡管近年來時不時冒出網絡怪字,但並不意味著這些怪字真的將『復活』,難說它們的生命能有多長。
從甲骨文延續至今的漢字總量超過2.4萬,目前活著的只有三四千字,即便一般的人文學者,掌握的也不過6000字左右。專家表示,套取古字字形,賦予音、意、形的當下意義,與其說是在『洗牌』漢字,不如說是用新眼光想象漢字的『表情』,將漢字當作表意的符號。就像1982年誕生的第一張計算機笑臉『:-)』一樣,更多的學者傾向於將其當作符號而非文字。
字義詞義從活用到確定,不僅需要特定范圍和特定語境的認可,最終的『固化』還需要公眾集體接受。就像『特』字本義是『公牛』,如今卻成了形容詞。劉志基說,網絡雖然讓更多的民間智慧有了表達平臺,但這些智慧最終是否被認可和接受,需要經過網絡上下更大范圍的篩選。『一字流行』能走多遠,是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