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進入5月,一度受到熱烈關注的虛擬運營商終於啟動預約、放號,一場尤如正室、側室PK的基礎運營商、虛擬運營商正式拉開帷幕。
5月1日,迪信通、蘇寧互聯兩大虛擬運營商開始接受170手機號公眾預約,並計劃於近期放號;5月4日,話機世界宣布開始發售170號段,這也是國內首個正式放號的虛擬運營商;繼話機世界之後,阿裡通信也宣布170號段首批限量公測,在北京、浙江、廣東三地發放300個號碼。隨著商家的陸續放號,本月還將有更多的虛擬運營商開放選號、預約。
為了大乾一場,又是高薪挖角、又是發布業務品牌、又是建立服務網、計費系統、營銷系統,強調資費更低、套餐UGC、流量不清零、數據可轉贈的170號段更是賺足了眼球,就在激情被引爆靜待這場變革之時,一盆冷水傾瀉而下,讓我們大跌眼鏡。
超級大忽悠承諾未兌現
作為國內首個正式放號的虛擬運營商,話機世界在170發售儀式上推出了『話費返充50%』、『手機用多久保多久』、『浙江省內2小時內上門服務』為核心內容的三大特色服務。而基於中國電信網絡向用戶提供的9檔套餐中,最低檔位29.9元/月,包含80MB數據流量和80分鍾語音通話;最高檔位399.9元/月,包含3500MB(約合3.4GB)流量和1000分鍾語音。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除了吸引眼球的『流量不清零』,相對於基礎運營商的套餐並無本質的區別。而讓大家大跌眼鏡的是,前期宣揚的『流量不清零』策略短期內難以實現。據說是因為中國電信的IT支橕系統接口尚未建好,虛擬運營商只能租借中國電信的計費系統。根據官方答復,即便中國電信的IT支橕系統接口建好,其『流量不清零』也無法實現。因為中國電信目前給虛擬運營商的分銷折扣比較大--4-4.5折,但不允許進行套餐拆包,話機世界明顯是在打太極,有欺騙之嫌。
無獨有偶,與中國聯通簽署虛擬轉售業務的蝸牛移動同樣不盡如人意。以『零月租、無套餐、流量兩年不清零』為賣點的『999免卡』其實並不優惠。一位預訂者在官方論壇上說,『以本人用的手機卡為例:89元套餐包含360分鍾全國免費通話,120M全國流量……當免卡半年免費結束後按照8元60分鍾、3元10M的計費,如果我要用360分鍾的話就是48元,120M流量就是36元,總共就是84元,然而我入網電信套餐的時候是預存話費,每月又有話費返還40%,也就是每月89元實際只付53.4元,遠低於免卡的資費。』
因被商家過度忽悠,『免卡』一經推出便受熱捧。為此,蝸牛移動開始對『免卡』進行限量預售。就在預訂者提交預付款只待入手之際,蝸牛移動不但沒有像官網上宣傳的在支付完成後三個工作日內發貨,而且改稱要到6月初纔能發貨,對於要求的退款也被以『沒申請退款記錄』為由推諉。顯然,這與已成為首個加入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擬成立民間自律委員會的初衷有悖。
事實上,除了話機世界和蝸牛移動外,天音通信等已公布市場策略的虛擬運營商也有開『空頭支票』的嫌疑。
小心火燒連營殃及池魚
2014年4月15日,艾媒諮詢發布了《2014中國虛擬運營商客戶關注度研究報告》。報告顯示:62.9%的用戶沒聽說過虛擬運營商,28.5%的用戶認為虛擬運營商的資費會更加優惠。由於受到攜號轉網的限制,75.7%的用戶不會辦理虛擬運營業務。此外,網絡覆蓋情況也成為主要考慮的原因。當下,我國虛擬運營商正處於起步階段,對於這個新新事物,用戶還是不太感冒,而且對於資費也更為敏感。
除了買方市場的不利認知外,賣方市場的業務策略也的確有待考量。話機世界、蝸牛移動不必多言,而天音通信的『攜號轉網』也是揣著明白裝糊涂,糊弄不明真相的小白鼠用戶。就在攜號轉網第一批試點出現轉網人數與成功率雙低,第二批試點是否有必要開展之際推出這麼一檔,難免忽悠之嫌。而宣稱打造『移動健康』、『公交移動WiFi平臺』、『移動金融、移動教育』等的商家也不排除出現諸如此類的情況。
顯然,從目前來看,虛擬運營商當初的豪言壯志並未兌現,但其影響力則遠不止當下抱怨、退費這麼簡單。對於這個剛剛起步的新興市場,本應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就怕先行者造成的負面影響讓大家對轉售行業前景產生懷疑,這將極大的阻礙後來者的發展。而對於剛剛與中國移動簽署協議的17家民營企業來說又成為一個需要面臨的新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是將用戶拱手送回到基礎運營商的懷抱。
強敵如林小心自己作死自己
面對OTT的衝擊,以及發布牌照以來,唱衰基礎運營商的聲音就絡繹不絕。而三大運營商一季度財報也進一步印證了這點。與此同時,三大運營商一季度的ARPU值(平均每個用戶貢獻收入)的下降趨勢,也顯示出OTT等業務對語音、短信的替代作用明顯。
就在運營商發布財報之後,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宣布從2014年6月1日起,將電信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實行差異化稅率,基礎電信服務和增值電信服務分別適用11%和6%的稅率,這意味著運營商稅負或達千億。
此外,於虛擬運營商預約放號之際,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下發了《關於電信業務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通告》,明確所有電信業務資費均實行市場調節價。雖然短期內通信資費不會大幅下降,但極大的減少了審批環節,基礎運營商可以及時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資費套餐,也可以增加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競爭力。所以,對於欲憑借價格優勢揚帆啟航的虛擬運營商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以中國聯通為例,其給虛擬運營商的資費是目前標准資費的6-6.5折,折算下來通話費約每分鍾0.1元、流量約120元/GB,短信約7分/條。但在國內不少城市,三大運營商都推出了類似『存100得200元』的活動,折算下來僅相當於5折。
面對前期一邊倒的傾向虛擬運營商的輿論,基礎運營商們也許可以稍微松口氣。對於利已的宏觀環境,以及口出狂言、而今無法兌現的虛擬運營商,十足看樂呵的架勢嘛--不是我們不配合,是小嘍嘍們自己不爭氣,送到嘴的肉都不吃。而對於三巨頭來說既迎合了政策指令,自己也沒什麼實質損失。
眼看5·17電信日即將到來,而首屆以『合作共贏創新發展』為主題的虛擬運營商高端論壇也將於這天舉辦,而中外政府官員、業界領袖、知名專家、權威媒體等重量級嘉賓也將就虛擬運營商話題進行探討。不管探討結果如何,也不管市場發展如何,筆者認為一切以犧牲用戶利益的服務都是耍流氓。如果一個市場主體在謀取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是以犧牲用戶利益為代價的,那這樣的競爭行為就是違背市場規則的,也終將被社會所淘汰。
種種跡象來看,虛擬運營商要想在一片荊棘中殺出一條血路還是相當不易的。就算真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請僅記發牌初衷。據批文顯示,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試點期限為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之後是否繼續實行,還要看市場的發展情況而定。
如果說現在對虛擬運營商的生死做出判斷還為時尚早,但僅就其現在表現來看是必死無疑。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虛擬運營商長期演進的過程中,一片廝殺後必定有些企業無奈退出,有些企業遭遇收購,又或者以其它方式結束自己的虛擬運營之夢,整個行業定將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