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網店刷鑽 被收購的廢棄銀行卡都在這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夏心愉 編輯:張思政 2016-09-30 09:17:52

  在一些和投資理財、和銀行卡相關的網上論壇或社交群裡,時不時會看到有人發帖或跟帖,表示要高價收購閑置的銀行借記卡,甚至有的還自稱『懶人理財新渠道』,以此招攬生意。

  除了網絡渠道,偽基站手機短信、街頭小廣告等也成了收購信息發布渠道。記者就在一則寫有『長期回收廢舊銀行卡』的街頭貼紙小廣告上讀到:『長期回收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和其他各大銀行銀行借記卡,收購價200元~500元,現金結算。支持環保,非誠勿擾。』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一所謂『回購』銀行卡者,竟然還打出了『環保』的名頭。

  雖然對於這種不正規的收購渠道,大部分人並不會『上當』,但也難免好奇:一張卡內金額歸零、透支無門的普通銀行借記卡,辦卡成本也不過幾元錢,為何轉身就能以上百元的價格被收購?被收購走的卡片,究竟會被用來做什麼?

  帶著這一疑惑,本報記者從網上渠道聯系並暗訪了一名網絡論壇發帖收購者。

  帶網銀盾收價翻倍

  對於記者就收購價格的提問,這名發帖者表示,一般銀行借記卡80元一張,四大行的借記卡100元一張;但是對於有網銀盾或U盾的銀行卡,收購價可以翻倍,最高可以收到300元一張。

  對於交易方式,他拒絕了記者提出的『見面交易』,而是要求賣卡人將銀行卡和網銀盾一並寄到其指定的地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持卡人還被要求寄出自己的身份證復印件,並且要將卡片密碼寫下來。『我們會在確認密碼無誤之後把錢打給你。』他表示。

  當記者再三要求解釋為何需要持卡人身份證復印件時,該名發帖者只是以『反正卡裡沒有一分錢』、『你不會有損失』等言辭搪塞,並表示他們也只是『中介』,是為實際收卡人服務的。

  當記者追問實際收卡人是誰,『會不會做違法的事情』,該名發帖者表示對此『完全可以放心』。他現實表示,卡片有收藏價值,進而又解釋稱,之所以要卡片密碼是為了在網店幫店主刷信用等。並稱這些做法對持卡人來說沒有風險。

  涉及多項違法活動

  事實上,上述這名發帖者,亦即這根灰色產業鏈上的閑置銀行卡『二道販子』的說辭,是不攻自破的。一方面,要靠收來的銀行卡辦的事,往往都是見不得人的;另一方面,帶網銀盾的卡收購價高,證明是有大額資金網上交易需求的。

  最近多部委在電信網絡詐騙重拳打擊中要求銀行嚴格落實同一客戶在一家銀行只能開立4張借記卡。其實除非工作上有特殊需求,一般人極少會在同一銀行辦四張以上的借記卡。經調查,這中間,就有一批銀行卡,成為了電信詐騙得手後贓款的快速分散轉移渠道。這些卡片裡不乏有收購而來的。

  除了用於轉移電信詐騙資金,溫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一名陳姓警官此前向媒體表示,收購的銀行卡還可能被不法分子用於洗錢、行賄、藏匿財產等犯罪行為。『出售閑置銀行卡看似佔了便宜,其實可能吃大虧,很有可能導致戶主個人信用受損,甚至承擔連帶法律責任。』他稱。

  其次,個別公司為了逃稅,需要與一批銀行卡以工資或勞務費形式走賬,以此在賬目上虛構成本等等。這種情況下,持卡人還有被追繳個人所得稅、從而帶來財產損失的可能性。

  此外,有些被收購的銀行卡也可能被用來虛假購買網店商品,以此給店主刷信用。

  由於這些銀行卡均用於資金快進快出,因此一般情況下,卡內不留餘額。在對方早已解綁持卡人手機、並且更換了卡片密碼後,持卡人對賬戶上的資金往來往往毫不知情,卻可能糊裡糊涂地卷入了非法勾當之中。

  根據央行發布的《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存款人不得出租、出借銀行結算賬戶。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規定,出借銀行賬戶是違反金融管理法規的違法行為,應追究出借人相應的民事責任。亦即,出售銀行卡本身涉嫌違法犯罪。

  不過所幸,一年多之前央行會同工信部、公安部、工商總局、銀監會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等進行過一輪銀行卡網上非法買賣的整治,非法買賣活動此後也得到了大幅遏制。然而,在電信網絡詐騙中仍出現收購卡片轉移贓款的現象,網上相關論壇中仍有收購銀行卡留言等,由此需要提醒持卡人,對於閑置銀行卡,應當去發卡行進行銷戶或自行妥善保管,一旦發現買賣銀行卡和身份證的犯罪行為,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