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上的智能投顧 人工智能走入互聯網金融行業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和訊網 作者: 編輯:張妍 2017-07-31 09:25:37

內容提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宣稱具有或者正在研發的平臺超過20家,產品繁多。智能投顧的運行成績到底怎麼樣?真的能像AlphaGo一樣強大而靠譜嗎?

自2016年以來,國內智能投顧的發展駛入快車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宣稱具有或者正在研發的平臺超過20家,產品繁多。智能投顧的運行成績到底怎麼樣?真的能像AlphaGo一樣強大而靠譜嗎?

在智能理財領域,中美兩國走出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更側重於用戶洞察,用AI技術對客戶進行分析和識別,然後進行智能化產品的匹配;而美國側重產品的改造,利用AI技術將產品優選和投資組合進行改造,去發現更好的投資策略

信息量、處理數據的能力、算法優化是決定智能投顧的關鍵因素,這就要求進入的機構必須有強大的研究團隊、大數據團隊

智能投顧在國內運行效果不佳,原因可歸結於四個方面:投資工具受限、投資者缺乏長期的價值投資理念、模型的有效性仍有待完善、法律監管和行業定位尚不清晰

把手中的錢交給機器人打理,你願意嗎?

近年來,『智能』一詞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AlphaGo3:0完勝柯潔,微軟機器人小冰也出了詩集??如今在資產管理行業,人工智能與金融行業也不斷產生化學反應,基於人工智能理念下的機器人投顧便是其中最炫目的花朵。

根據7月25日易觀諮詢發布的中國首份《人工智能理財市場專題分析》報告,人工智能金融的應用在全球范圍內已經被提到新高度。到2020年,預計中國人工智能理財規模將達到5.22萬億元。

7月20日,國務院官方網站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今年,乃至今後較長一段時間,人工智能必將對金融現有業務流程和要素帶來極大的改變。

面對行業發展前景如此廣闊的智能投顧這片藍海,『掘金者』們怎會輕易錯過?《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自2016年以來,國內智能投顧的發展駛入快車道,先有廣發證券(000776,股吧)、華泰證券(601688,股吧)等傳統龍頭券商大舉涉足;後有去年底招商銀行(600036,股吧)在銀行業首次推出智能投顧產品——摩羯智投;再到今年,華夏基金、安邦金融等基金系、保險系資金也開始涉足智能投顧業務。

除了上述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有一大批互聯網理財平臺也紛紛宣布研發智能投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宣稱具有或者正在研發的平臺已超過20家,產品繁多,功能也不盡相同。

那究竟什麼是智能投顧?這陣風還能吹多遠?智能投顧的運行成績到底怎麼樣?真的能像AlphaGo一樣強大而靠譜嗎?它又會給投資者的理財行為帶來何種影響?

三類機構搶灘智能投顧

『忽如一夜春風來』,智能理財開始在國內的金融機構中流行起來。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國內的智能投顧服務提供機構大體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智能投顧創業公司,這裡面比較知名的有彌財、藍海智投、拿鐵智投、理財魔方以及璇璣智投等。據了解,彌財、藍海智投主要投資於海外ETF,拿鐵智投投資於國內的公募基金。

第二類是一些現有互聯網金融公司或者大型財富公司提供的智投服務,比如京東金融的『智投』、宜信財富旗下的『投米RA』。目前,京東智投生產的投資組合覆蓋京東金融平臺下不同性質的金融產品,例如股票型基金、票據理財、金交所發行的固收理財產品等。

『投米RA』則有兩條產品線。海外RA組合於2016年5月28日上線,產品沿用海外智能投顧的經典模式,在國內ETF產品種類較少的情況下,通過對接美國嘉維證券,直接投資於海外ETF構建組合。在資產配置上遵循『跨地域國別、跨資產類別』的原則。今年5月28日正式上線的境內RA組合,標的為9只國內公募基金產品,覆蓋A股、債券、美股、黃金等大類資產。

還有一類則是傳統金融機構提供的智能投顧服務。今年6月24日,光大集團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光大雲付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其智能投顧產品『光雲智投』。

此前,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相繼推出了摩羯智投、財智機器人。今年5月份,興業銀行(601166,股吧)的智能投顧也已經上線。據悉,交通銀行、華瑞銀行也在准備推出智能投顧服務。

以摩羯智投為例,作為業內首個由國內商業銀行推出的智能投顧產品,未設置風險評測機制,而是由用戶自行選擇風險偏好,同時加入了對投資期限的考量,基於這兩個維度進行資產配置,組合數量達到30個。投資標的以國內主動型公募基金為主,通過QDII基金覆蓋全球主要市場。由於摩羯智投屬於『黑盒策略』,其調倉策略未知。

在券商領域,先行試水的有廣發證券的貝塔牛、長江證券(000783,股吧)的阿凡達狗,此外平安證券、東吳證券(601555,股吧)也都相繼上線了智能投顧的產品。

廣發證券的貝塔牛,可以根據客戶的不同目標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給出不同的投資建議,實現千人千面。貝塔牛可供選擇的股票策略目前上線4個,點擊其中一個策略後,會顯示策略簡介和累計收益率。選擇完投資金額後,可以新建策略組合,每個交易日開盤前系統會推送交易策略。

近年引領技術創新的華泰證券,在智能投顧領域的布局同樣令人矚目。去年10月,華泰證券成功收購美國領先的統包資產管理平臺AssetMark,從而介入智能投顧領域。

其實智能投顧最初興起於美國,以技術為依托,用互聯網和AI手段替代傳統的投資顧問職責。即便是一向高大上、號稱為機構服務的投行高盛,也開始研究AI技術,嘗試用其幫助那些只有100萬元的『窮人』。

不過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在智能理財領域,中美兩國已經走出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更側重於用戶洞察,用AI技術對客戶進行分析和識別,然後進行智能化產品的匹配;而美國側重產品的改造,利用AI技術將產品優選和投資組合進行改造,去發現更好的投資策略。

例如華爾街一家Fintech公司——KENSHO,它的系統可以在兩分鍾內回答下述問題:

第一,當三級颶風襲擊佛羅裡達時,哪只水泥股的漲幅會最大?

第二,當朝鮮試射導彈時,哪只國防股會漲得更多?

第三,苹果發布新的iPhone,哪家供應商股價上漲幅度更大?

這背後是什麼原理呢?比如iPhone8要上市了,KENSHO的系統就會去挖掘海量數據,看歷史上苹果發布iPhone之後的三天、十天、一個月、三個月,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有哪些變化跟這個事件最可能相關?它通過對海量數據深度挖掘來找到事件與對應的投資標的聯系,幫助專業投資者抉擇。

普通投資者的好幫手

那麼,一個完美的智能投顧系統是怎樣運行的呢?通常的運行軌跡是針對每天市場交易信息,進行動態分析,同時不斷學習,制定策略,決定下一秒怎麼做,並在此基礎上,復盤上一秒的判斷,不斷做修正。

信息量處理數據的能力、算法優化是決定智能投顧的關鍵因素,這就要求進入的機構必須有強大的研究團隊、大數據團隊。

今年6月,華夏基金同微軟亞洲研究院舉辦戰略合作發布會,宣布雙方就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展開戰略合作研究。

天弘基金則以大數據探索人工智能。天弘基金擁有3億用戶,在龐大用戶群體下,推出諸多AI研究和嘗試,例如可以勝任信用分析師的『鷹眼』系統和可提昇收益20%的人工智能選股模型——『智樹』。

互聯網公司——螞蟻金服旗下的理財平臺『螞蟻財富』日前正式宣布向金融機構開放其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采用人工智能技術,金融機構不再拼渠道、拼價格,而是通過感知每個人的具體需求,推出千人千面、個性化的智能理財服務。

智能投顧說的那麼熱鬧,對於投資者理財究竟會有什麼積極影響?

『投資選股,就像在海灘上找螃蟹,人類投資者翻100個石頭找到螃蟹的概率應該在10%至20%,但AI能在一秒鍾之內把海灘上的石頭翻一遍,把螃蟹「一洗而空」。』華夏基金投資總監陽琨曾這樣形容AI的威力。

人工智能一方面為金融機構輸出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則成為普通投資者的『幫手』,這就是智能投顧。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馬德倫坦言:『絕大多數人的財富管理其實還是最簡單的方式,比如選擇現金、儲蓄和房產等。國內中等收入群體興起,理財需求日益旺盛,但專業投資顧問的成本卻令這一群體無法負擔,從這一點講,人工智能的加入降低了普通人多元化理財的門檻。』

在業內人士看來,投資經理會根據他所熟悉的、與此相關的若乾文本數據源,依據理性做出判斷。但AI會利用互聯網上海量的文本數據,把事情做得更加全面、客觀。同時,AI沒有情感、沒有恐懼、沒有貪婪,永遠向著客觀的目標優化投資策略。

四因素制約運行效果

相比傳統的投資顧問,智能投顧體現了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但就眼下的運行狀況看,不少的智能投顧收益率並不高,存在的問題也不少,還需要技術模型不斷豐富發展。

金融界推出的《中國智能投顧行業發展月報》選取了業內成立時間較早、發展較為成熟的幾款智能投顧產品,包括摩羯智投、金融界智能投顧、理財魔方、璇璣智投、蛋卷基金,考量其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和平均最大回撤,結果顯示,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分別為2.98%、6.07%、2.6%、3.5%及5.27%。這些產品的收益率可能還不如餘額寶,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吸引力並不大。

還有些智能投顧產品是噱頭、是忽悠。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們沒有龐大的底層數據做支橕。真正的智能投顧系統必須配置股債,必須實現個性化定制,必須實現好的流動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號稱自己做智能投顧的機構有20家,但是大多數是投向單一的資產。比如某商業銀行,選擇一些公募基金,其實去把基金代銷做成一個所謂的智能投顧,而它面臨的是高昂的申購和贖回費,每一次進入和退出,對客戶來講都有比較高的成本,同時它的資產沒法調整。

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也有金融機構表示:『推出智能投顧產品是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行業都在做,我們不能落後,但是運行效果並不好,推行也比較困難。』

智能投顧作為一項新興技術被炒得火爆,然而為什麼在美國市場運行良好,而在中國卻不盡如人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大致由四個原因導致:首先,國內的投資工具受限。國外多數智能投顧基於資產組合理論,通過量化模型給出投資組合(選相關性弱的ETF),是一種被動投資策略;並往往以債權型工具確保基礎收益,以股權型工具博取額外收益。

以Betterment(美國智能投顧公司)為例,為便於客戶選擇,它通常會給客戶設立兩個投資項,一是『高風險』的股票組合;另一個是『超安全』的債券組合,客戶可在一定范圍內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調整股票和債券投資的比例。

然而,目前國內股權投資類工具仍相對匱乏,截至2016年7月,國內市場中ETF產品僅有134只,不及美國ETF總數的1/10,且ETF種類僅限於傳統指數型,債券型ETF、商品型ETF等較少,這就限制了智能投顧模型策略和收益表現。

其次,國內投資者缺乏穩健、長期的價值投資理念。當前中國證券市場仍然以散戶為主,市場情緒波動較大,很容易出現不理性的投資行為,一夜暴富的投機心態大於慢工出細活、穩健的價值投資心態。在理財市場上,過往大批剛性兌付的理財產品案例,也讓大眾投資者更習慣於低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環境。

甚至於一些所謂的『智能投顧』迎合了上述投機心理,號稱『抓漲停、找輪動』,不是私接基金就是推薦高風險非標資產,這不僅與智能投顧本身的價值理念相悖,也給客戶帶來更大的投資風險和支付風險。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智能投顧所倡導的被動投資、穩健收益、一站式智能服務,對缺乏價值投資意識的國內大眾投資者而言,接受度存在疑問。

第三,模型的有效性方面有待完善。以國內券商為例,不少券商的智能投顧基本依靠量化選股或資產配置模型為客戶提供投資建議。理論上,智能投顧基於模型自動調整策略和頭寸,且有效摒除了情緒波動的影響,追求適度風險承擔下的高收益,投資期限越長,其優勢越明顯。但實際問題在於,與美國股票市場在中長期穩步向上的趨勢不同,國內股票市場波動性大,投資者進行長期組合投資,實際收益水平甚至可能會低於信托理財、P2P理財等單一資管產品。

最後,法律監管和行業定位尚不清晰。盡管智能投顧與傳統投資顧問在運作模式上存在區別,但其主要功能仍然是為用戶提供投資建議。例如,券商智能投顧與傳統投資顧問一樣,屬於《證券法》證券投資諮詢的概念,受到《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證券、期貨投資諮詢管理暫行辦法》等法規的約束。但目前這些法規對於智能投顧這種以機器進行服務的形式未做出具體解釋。同時,在現有法律環境下『智能投顧』只能被用於提供投資建議,無法從事資產管理,這就使目前智能投顧的業務局限於投資決策推薦,完整的智能投顧服務所包含的諸如客戶實際投資跟蹤、調整等環節也就無法有效開展。

一位從事智能投顧的創業人士認為:『目前智能投顧的探索意義要大於實際作用。但是在金融市場的演化歷程中,技術向來扮演重要驅動力的角色,對於智能投顧的價值不可以片面否定。隨著技術的逐步推進,智能投顧肯定會重塑目前的財富管理形態。』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