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雲市場變了:去年1分錢中標 今年有人出2億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第一財經 作者:來莎莎 王海 段倩倩 編輯:張思政 2018-07-19 09:35:38

內容提要:本月,中國電信以2.17億元成功拿下國家稅務總局雲平臺擴容項目,讓不少政務雲廠商松了口氣——去年,他們還驚嘆於有廠商可以一分錢中標

本月,中國電信以2.17億元成功拿下國家稅務總局雲平臺擴容項目,讓不少政務雲廠商松了口氣——去年,他們還驚嘆於有廠商可以一分錢中標。

近幾年,在國家大力引導和產業各界的共同推動下,我國政務雲行業發展勢頭迅猛。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稱“信通院”)《中國政務雲發展白皮書》相關研究,我國政務雲市場規模接近300億元人民幣,全國超九成省級行政區和七成地市級行政區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設政務雲平臺。

今年的中國政務雲市場整體更趨向理性,多家受訪廠商都向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這樣的感受。

中國電信雲計算分公司總經理胡志強告訴記者,低價模式不可持續,“因為政務雲投入非常大”。

不確定的“第一”

政務雲是個大生意,已經成為各大雲廠商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之一。

在去年的政務雲市場中,浪潮、華為、新華三在不同機構排名中分列第一。華為表示,2017年發布的《IDC MarketScape:中國政務雲市場廠商評估,2017》中,華為雲政務解決方案已位居領導者區間第一;在工信部和賽迪顧問發布的報告中,浪潮在2017年度政務雲市場佔有率第一;而計世諮訊(CCW Research)發布的榜單顯示,新華三也佔據著中國政務雲市場第一份額。

“中國政務雲市場好多說是第一,好像都是第一,反正誰是第一,也搞不清楚。”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的“直爽”點出了政務雲領域競爭的復雜。

市場調研機構IDC報告指出,中國政務雲主要有三種建設模式。第一種建設模式是政府自建模式,由政府獨資建設,雲服務商進行建設和運營,政府對雲系統具有完全的所有權和決策權。第二種投資回報模式,即政府和建設方利用BOT(建設、運營、移交)、PPP(公共私營合作制)對政務雲進行建設和運營。第三種是購買服務模式,即政府真正按需購買服務。

在2012-2014年政務雲行業發展初期,政府采用投資回報模式,但是隨著2015年、2016年各種政策逐漸成熟之後,按需購買成為主流。

“做雲服務要有兩點,第一是非常有錢,資本相對來說比較雄厚;第二個是技術研發能力強。如果還有第三點,就是持續運營方面的服務。”胡志強說。

中國電信雲計算分公司副總經理徐守峰告訴記者,雲服務涉及雲、網以及諸多設備的采購,“單獨一臺服務器是無法提供生產能力的。我們做了一個大致的測算,一般一臺服務器在2萬塊到3萬塊錢,但是要是想去綜合提供服務,涉及IDC(互聯網數據中心)、電源、網絡和安全設備的配套,最後一臺服務器綜合造價將近十萬元。”

誰能拔得頭籌?這並沒有公論。“傳統IT企業很多是從政府解決方案起家。跟互聯網巨頭相比,它們的架構也許不太靈活,但在G端(政府端)細分領域是有技術積累的,並不弱於互聯網巨頭;它們對政府行業也更為熟悉,前期渠道下沈很成功,市級政府都有它們的銷售渠道。” IDC中國高級研究經理閆海倫稱。

交錯的賽道

國資背景加上渠道優勢,電信運營商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不少雲服務廠商會和電信運營商一起競標政務雲項目。角逐政務雲的廠商可以分為四類:政務雲被認為是三大電信運營商的主場;華為雲、浪潮雲、曙光雲、紫光雲等傳統IT企業處第二梯隊;騰訊雲、阿裡雲、金山雲代表的互聯網服務商風頭正勁,在行業中只算第三梯隊;太極軟件等系統集成商被認為處於第四梯隊。

電信運營商在網絡、IDC基礎資源方面具備天然優勢。聯通雲數據有限公司解決方案部專家楊紹光告訴記者,運營商和政府是長期合作的關系,“不會只看政務雲會帶來多少收入,這不是第一位的,利潤可能不是像其他廠家看那麼重。”楊紹光表示,會通盤考慮政務雲。

而電信方面則明確表示,政務雲的所有項目都要投,“即使不做總集成,那些專線、IDC也要保證。”

中國移動政企客戶分公司雲計算中心劉敏告訴記者,這更多是考慮戰略層面的價值,並沒有過多看重單個項目的盈利情況,一方面政務雲持續的運營服務包括資源擴展、業務上雲本身具有長期的經濟價值,同時對於政務網、IDC等存量業務保有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政務雲是未來產業互聯網+的切入點,基於政務雲上承載的教育、醫療等應用與數據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雲計算部副主任栗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出現低價中標現象主要由於政務雲往往采取多期逐步推進,因此纔會有大企業先搶佔高地,低價搶佔政務雲平臺,期待在後續的一些業務上再掙回來,“未來以後有二期三期,可能會有一些智慧城市應用上來。如果這個雲平臺是你的,那後續智慧城市等可能會首選你的一些方案,那時候不用再低價。”

對於互聯網服務商來說,應用正是它們所看重的。閆海倫對記者表示,不管是金山智慧雲谷落地山東日照總投資18億元的項目,還是阿裡雲6880萬元中標山西晉城市大數據平臺建設項目,都不是純政務雲項目,包含了智慧城市的很多應用,“例如晉城的政務大數據平臺,政府數據要做整體的分析處理。對於這些城市而言,一些互聯網廠商由於自帶流量,能促進當地的一部分產業。雙方通過全方位的合作,把政務雲也放進去了。”他指出,這主要是今年開始出現的新模式。

金山雲政府行業解決方案總監吳岳坦言,政務雲算是智慧城市中的一個子行業,做政務雲實際上是為了後期把政府客戶的數據聯通匯總,然後為整個智慧城市的應用服務,“政府前期建了政務雲的平臺,建了大數據的平臺,現在更多的地方的政府客戶開始去建設基於這些政務雲平臺和大數據平臺的應用。而整個政務雲市場就進入到後期就在雲計算基礎之上,更多結合AI、物聯網等。”

這對集成商來說,正是進行差異化選擇合作伙伴的好機會。阿裡雲高級專家段雁表示,阿裡雲是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商,不會主動去做集成項目,“除非涉及大腦項目,如數據中臺、業務中臺等項目需要我們來做。” 對於必須線下輸出的政務雲平臺,阿裡雲通常處在“被集成”的角色,由阿裡雲的合作伙伴進行線下雲平臺的輸出,而這些合作伙伴既包括太極、中軟、數夢工場等集成商也包括電信運營商。

2016年5月,太極股份中標“廣東省電子政務暢通工程基於雲計算架構功能完善與昇級改造項目”,中標金額3052.5萬元。“不過,廣東省方面看中了阿裡雲的中臺系統,於是太極股份與阿裡雲達成采購中臺系統等合作。” 阿裡雲企業業務事業部總經理趙傑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所謂“中臺系統”,是阿裡雲戰略打法的主要組成部分,構建在中臺戰略的業務系統間將實現資源的共享,不同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實現實時打通,避免出現數據孤島。以阿裡雲與浙江省在政務領域的合作為例,針對省級與群眾辦事最密切的100個事項,按照統一標准,將70多億條數據匯入統一的數據倉,實現共通共享共用。目前,“最多跑一次”事項、辦件量在浙江佔比均超九成,57個省級單位、3600餘項數據實現了共享。阿裡巴巴進行“大中臺、小前臺”戰略打法:整合產品技術和數據能力,構建強大的中臺,讓前臺變得足夠小,核心能力以數字化形式沈淀到業務和數據中臺。

簡言之,電信運營商具有項目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因此往往以總集成商和服務商來參與政務雲的競爭項目,而設備商和互聯網廠商,特別是互聯網廠商進入臺前競標做總服務商的並不多。此外,總集成對於項目需要負總責和兜底,其他廠商也要平衡投標和交付能力。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互聯網公司以平臺輸出為主;運營商做雲的核心是以賣線路和網絡為主,IT廠商主要為了輸出設備,“原來賣設備也好,做IT項目集成也好,如果不做雲,就沒市場了。設備賣不出去,基本項目做不了。而上雲也是趨勢。”

政府需求演進

為了避免單一廠家綁定,很多政務雲項目會同時引入多家雲服務商,讓不同梯隊之間的競合更為明顯。

這也催生了多雲環境,甚至異構平臺的管理。有些地方會單獨建設統一的監管平臺,作為提供雲服務的集中入口,同時對接不同的雲平臺,實現跨雲的資源、運維、安全等管理能力,四川、上海、青海等省級政務雲均為此種模式。

屬地化的服務也是電信企業引以為傲的優勢。胡志強表示,政府要建政務雲,一定希望在其管轄范圍之內部署,“那就是說你必須要部署在本地屬地,他的管轄范圍之內,他控制得住,這是政務雲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這裡面就要求你要有資源池布局的優勢。”

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設備廠商的地面部隊不如運營商,但是不管是華為、浪潮還是新華三,也都會在各地部署人力。

由於目前政府對於政務雲的需求越來越細化,已經不僅是單純的基礎設施層面的分配共享,還包括業務上雲、數據整合、應用創新、安全能力等,單一廠家力量已不足以支橕政務雲服務業務的發展。因此當前市場競爭也更多表現為生態之間的競爭。

對於電信運營商而言,一旦中標成為總集成商,一方面會使用自研的雲平臺;另一方面,他們也會與華為、阿裡等雲服務商合作,使用後者的操作系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為了節省成本,運營商也會和阿裡、華為等廠商合作競標,有收入之後一起再按投入的比例分成。資料顯示,2017年10月,中國聯通與阿裡巴巴集團相互開放雲計算資源,阿裡雲將向中國聯通全面開放公共雲服務能力,同時在政務雲、行業客戶市場等專有雲領域與中國聯通進行聯合市場拓展,並繼續深化混合雲方面的合作。

“政務雲是雲計算在政府行業的應用,互聯網巨頭在平臺功能、技術架構、版本更新上具有明顯優勢;巨頭原有生態,像微信、釘釘都可以成為全面構建政務雲的一部分。”閆海倫稱。

信通院的研究顯示,整體而言,我國政務雲行業正走出“重建設、輕應用”的快速建設期,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如存儲和數據庫)模式向PaaS(平臺即服務)和SaaS(軟件即服務)模式演進成為趨勢,如何通過采購政務雲服務打破數據壁壘、提昇智慧辦公能力、提高民眾辦事效率已成為政府用戶更加關注的焦點。

從發展階段而言,IDC認為,2018年政務雲將從IaaS層建設為主的1.0階段進入到以數據集中、PaaS服務建設為主的2.0階段。該研究機構指出,2017年,近65%的省市級政務雲已經完成一期建設。2018年行業發展趨勢,一是政務應用向IaaS雲平臺的持續遷移,二是PaaS平臺、數據平臺所驅動的政務雲建設。

毫無疑問,面對市場規模接近300億元的政務雲市場,以及今後基於政務雲的新型智慧城市,是哪種類型的廠商都不希望錯過的雲端“盛宴”。

(第一財經記者李娜對此文亦有貢獻)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