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董明珠賭約4月後到期 小米布局空調業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證券日報 作者:賈麗 編輯:張思政 2018-08-06 09:20:44

內容提要:在當下的空調市場,除了原有巨頭為鞏固霸主地位對壘不斷,一批新進入者也正暗中積蓄力量試圖『殺出』一片天地

在當下的空調市場,除了原有巨頭為鞏固霸主地位對壘不斷,一批新進入者也正暗中積蓄力量試圖“殺出”一片天地。

據悉,近日,小米的“米家互聯網空調”正式上市,主打智能。而這已是小米第三次殺入空調市場。

如今,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與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賭約期限已漸行漸近,雙方也在對方的領地加速了擴張的步伐。而小米執意殺入格力腹地,能否掀起波瀾,引發外界關注。

據悉,通過一系列運作,小米已在自家的空調體系中引入“格力+長虹”班底。

三次試水空調業

已建立專業班底

其實,這已經不是小米第一次進軍空調領域,此前小米已進行了兩次嘗試。

三年前,小米曾聯合美的推出了i青春智能空調。據悉,彼時雖然雙方聯合推出空調產品,但還是以美的為主導。同時,該產品的價格並不符合小米價格殺手的定位,反響平平。

然而小米並未就此放棄對空調業的涉獵,其再度牽起了家電制造巨頭長虹的手。

去年8月份,小米投資的生態鏈公司智米科技發布智米空調,生產廠商為四川長虹。從這款空調的高昂售價可見,小米更希望借其打開高端空調市場。

此款空調僅是一個開始。據悉,小米此次與長虹的合作並非簡單的OEM,而是聯合開發。雙方將共同組建聯合實驗室,對空調的外觀、結構、電路進行全新定義。而長虹空調還專門為小米新的品牌建立了一條生產線,雷軍更是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長虹強大的制造能力的看好。

有業內人士透露:“此次米家互聯網空調的代工廠商仍是長虹。”據工商信息顯示,小米與長虹曾聯合成立中山虹友電器,小米佔據40%的股份。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空調等電器的制造和銷售。

實際上,小米很早就有意進入空調業。從2014年其與美的簽約,到今年推出互聯網變頻空調,小米在空調領域的布局至少已有五年的時間。

業內人士認為:“相較老牌空調而言,小米的優勢是其有獨立的智能生態系統。不過,目前,國內空調市場早已進入成熟期,品牌度高度集中,市場份額被既有廠商瓜分殆盡,小米等新進入者將面臨挑戰。”

小米對空調業如此熱衷,讓外界猜測或與雷軍和董明珠之間的賭約不無關系。因為,在二人公開10億元對賭後不久,董明珠就進入了小米擅長的手機領域,而雷軍則以互聯網模式攻入格力“大本營”——空調市場。

而為了在空調市場有所建樹,小米也可謂下足血本,並引入一家格力班底的公司。

此前,有消息稱,為了做大空調業務,負責小米空調業務的智米科技,試圖從格力“挖角”,與格力此前的海外銷售業務負責人肖友元旗下公司——珠海三友接洽合作,謀求合力破局。

後有資料顯示,珠海三友的法人代表為小米聯合創始人、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這家有著格力背景技術型公司其實是一家小米的全資子公司。在對外投資上,珠海三友與中山長虹電器共同出資成立了中山虹友電器,而持有這家公司40%股權的實則是珠海三友。需要注意的是,長虹正是智米空調的代工方。

如今,距離雷軍與董明珠的“10億賭局”到期,還有不足4個月的時間,雷軍加快了其在空調業的動作。

營銷專家洪仕斌認為:“營銷是小米和格力的強項,一個在線上見長,一個在線下更有優勢。目前小米在線下仍是欠缺的。而小米進入空調業或更多是出於完善其智能家居產業鏈體系的考量。”

擠上“獨木橋”

空間還有多大

實際上,不僅是小米,近兩年來,眾多企業都看上了空調業,紛紛跨界。

海爾此前宣布在空調上擴充產能,並在合肥等地進行智能制造基地建設,蘇寧、國美等家電零售企業也紛紛通過租用洋品牌的方式挺進空調市場搶食。京東也早以自有品牌進軍和布局生活電器領域,其也被外界稱隨時可能進入空調等大家電領域。

然而,中國空調市場的蛋糕究竟還有多大?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空調市場還處在一輪‘持續做大’的通道中,但市場增速已有所放緩。空調市場在中國家電業的‘虹吸效應’愈發明顯,吸引了大量投機商、廠商紮堆進入。目前的空調市場看似繁榮,但大量風險已顯現。千軍萬馬同擠空調‘獨木橋’,未來空調產業競爭將加劇,企業兩極分化嚴重,產業邊界將持續裂變。”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