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成為最大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京日報 2021-08-24 09:59:00

內容提要:國際市場研究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規模將達122億美元,2030年將達181億美元

    大街上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攜帶著一座誘人卻又有些“燙手”的“富礦”——動力電池。

    2021年被認為是動力電池退役潮元年,圍繞著動力電池回收與梯次利用的賽道也變得越發滾燙。然而,在這個被認為是千億級藍海的領域裡,更具價值的三元鋰電池退役潮仍未到來,“狼多肉少”的市場現狀下,更多電池卻流入“黑戶”手中。

    如何形成規范化回收體系,如何實現更安全、更高效的再利用方案,都還在探索之中。

    兩種再利用主流方案各有難題

    在一家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白名單”企業的實驗室裡,一塊退役電池能夠走向再利用的起點,首先是進行一次全方位的“體檢”。

    “我們首先要知道這塊電池究竟還有多少能量、使用過程中有哪些損耗等等,纔能制定它的再利用方案。”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其實也是再利用的最大難點之一。“因為每一塊退役電池的情況都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個品牌,甚至同一個生產批次的電池,經歷多年使用後‘健康狀況’都不同。”

    記者獲悉,“健康狀況”良好的電池,可能不用拆解就能投入到再利用中,而情況復雜的電池,僅僅插在電腦上“體檢”跑數據就要跑上幾個月。

    高度的不確定性讓這種回收利用方案目前難以實現規模化,但近兩年企業也嘗試探索了一些利用場景。如開發移動儲能產品為汽車應急補電;利用退役電池開發光伏儲能項目;基於退役動力電池模組及電芯開發低速動力電池包,通過租賃模式投入市場應用。

    另一種再利用方案則瞄准了退役電池中的“材料”。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所收購的邦普,就是材料利用的主要代表。

    “首先將電池模組徹底放電,用自動化設備及專業工具將電池單體拆分。拆解分離出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等組成部分,再對電極材料進行浸出、除雜後,通過離子交換、沈淀、吸附等工藝,制備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目前,核心金屬總回收率可達99.3%以上。”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介紹。

    盡管這套做法相對成熟,但這位負責人坦言,由於工藝復雜,退役的電池更多為磷酸鐵鋰電池,有價金屬與材料含量低,所以目前動力電池回收經濟效益低下,甚至會虧損。

    “白名單”企業搶不過“黑戶”

    真正讓市場“垂涎”的三元鋰電池退役潮尚未來臨,眼下動力電池的回收環節已經呈現出“狼多肉少”的局面。有業內人士估計,近80%的動力電池沒有流入正規渠道,被所謂的“黑戶”回收並在小作坊處理。

    工信部在2018年和今年1月曾先後兩次公示《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共有20餘家企業入選“白名單”。

    但上述“白名單”企業相關負責人坦言:“盡管擁有正規資質,目前能回收的電池數量很有限。”搶不過“黑戶”主要還是價格原因,“比如小作坊可以不開發票,報廢電池的過程中可以不顧及環保要求,正規軍在競價上沒有優勢。”

    這樣的回收亂象亟待解決,因為一旦三元鋰電池退役潮到來,鎳、鈷等金屬與材料的價值比磷酸鐵鋰電池高上幾倍,將引發更激烈的爭搶。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認為,如不盡快完善回收監管體系,嚴格管控報廢動力電池流向,將給報廢環節帶來環保、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

    精細化溯源管理體系亟待建立

    據二次電池及電動汽車調查機構SNE預計,截至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退役量約25GWh,而到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退役量將達90GWh。由於鋰和鈷的價格暴漲,國際市場研究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規模將達122億美元,2030年將達181億美元,其中,中國將成為最大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

    業內人士預估,最讓行業“垂涎”的高鎳三元鋰電池將在2022年開始進入集中報廢期,而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也將迎來真正挑戰。

    在亂象最為集中的回收環節,建立電池溯源機制,對每一塊電池走向精細化管理成為行業呼喚。目前已有新能源車企進行探索。例如威馬汽車此前透露,計劃建立動力電池追溯編碼規則,使用統一的電池編碼,精細化追蹤每一塊動力電池流向。此外,北汽新能源、蔚來等企業入局的換電業務,也在進行電池精細化管理的探索。(記者 趙語涵)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